輕烴燃氣已被確定為我國第四代城市新型燃氣,利用價值正在凸現。如果把國內輕烴資源全部利用起來,相當于又建一個西氣東輸工程,意義不可小視。 提到城市燃氣,首先會想到人工煤氣、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如今,一種新型燃氣正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和倡導,它就是輕烴。作為城市燃氣的重要補充,輕烴燃氣已被建設部確定為我國第四代城市新型燃氣。目前,中國城市燃氣協會正在加緊編制輕烴混空氣(簡稱混空輕烴)燃氣的行業標準,使混空輕烴燃氣的生產、運儲和使用“有法可依”,進一步加強技術安全,促進混空輕烴燃氣的良好發展。
專家指出,輕烴資源的綜合利用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我國能源緊張的嚴峻形勢,而且對國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落實節能減排工作方案,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用氣缺口激增
建設部輕烴混合燃氣制定標準的主編張榕林教授介紹,人工煤氣、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是我國城市燃氣的三種主要來源。目前,我國使用人工煤氣的城市約占全國城市的20%左右。由于人工煤氣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污染嚴重、一氧化碳嚴重超標,已被國家列為限制發展的產業。
我國城鎮燃氣主要是液化氣。我國液化氣以平均每年22.8%的速度遞增,隨著環保要求、中小城鎮建設的加快、液化氣在汽車及其他領域的應用,供求矛盾日益增大,國家不得不依靠大量進口液化氣來緩解。
天然氣是一種被大家公認的潔凈能源。近年來隨著我國用能意識的轉變,天然氣得到迅猛發展。國家天然氣發展總體規劃中,確定在現有80多個已通天然氣城市的基礎上,到2010年增加到270個城市。本世紀中期,全國65%的城市都將通上天然氣。但是專家指出,天然氣的迅猛發展必然帶來需求上的爆炸式增長,缺口巨大。有資料顯示:預計未來1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平均增速將達11%~13%,缺口在上千億立方米,一半需依賴進口。
目前,三種城市燃氣的供應遠遠無法滿足我國日益發展的市場需求。張榕林認為,混空輕烴燃氣的發展,正是將輕烴資源有效利用,使之氣化成為燃氣,作為我國城市燃氣的重要補充。
輕烴資源看好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輕烴年產量700萬噸~1000萬噸,到2020年可能達到2000萬噸。如果把2000萬噸輕烴制成精C5約1400萬噸,再將其氣化成燃氣,相當于2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如按每戶每年200公斤計算,即可解決7000萬戶居民的生活用氣。
而如果將全國每年用于工業燃料的2600萬噸柴油以輕烴燃氣加以替代,等于每年為國家節約五分之一的柴油消費量。國內市場每噸輕烴比柴油至少便宜1000元,1000萬噸輕烴替代等量柴油的直接效益至少可以達到100億元。不僅如此,由于輕烴燃料基本上沒有柴油在直接燃燒時的二次污染問題,這一舉措在環保方面的積極作用更是顯而易見。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副理事長王天錫認為,如果把國內輕烴資源全部利用起來,相當于又建一個西氣東輸工程,意義不可小視。
過去,人們對輕烴的綜臺開發利用并不充分,除了少量用于鍋爐和工業窯爐的燃料燃燒,部分用于乙烯工程外,大部分被石化企業點“天燈”燒掉。煉油廠的高大煙囪長年白白燒掉的就是輕烴,既浪費了不可再生資源,而且還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
山西億德燃氣公司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把C5、C6這類液態輕烴通過氣化器氣化,并按照工藝要求與一定比例的空氣混合,通過輸配管網送至用戶,就是輕烴混空燃氣,也就是輕烴燃氣。據權威部門檢測認定,輕烴燃氣可根據不同終端用戶的熱值要求調整燃氣數值范圍,熱能利用效率在95%以上,高于柴油20%。
這種新型的燃氣可在廣泛的領域中應用,不受地域、氣候環境影響限制,既可作為管道煤氣、天然氣供應緊張時的補充氣源混配使用,也可添加到尚未被利用作為管道煤氣的工礦企業余氣或其他煤制氣,組成混合燃氣使用,亦可作為無法實施管道煤氣、天然氣供應地區的主流氣源,使用戶完全擺脫對市政燃氣管網的依賴。可以在任何大、中、小城市或城鎮偏遠地區實施,以自身循環的方式,獨立形成區域管道化供氣網絡。尤其對于未來幾十年里天然氣輸送不到的300多座城市、1600多個縣以及位于市政管道輸送半徑之外,又不允許燃煤的住宅小區、風景名勝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和部隊營區等用氣對象,具有特別實用的推廣價值。
另據市場調查,國內輕烴燃料的售價一般比液化石油氣低500~600元/噸,最高不超過800元/噸,投資成本相比液化石油天然氣要小得多,供應規模靈活,供氣場所占地少,制氣過程不會污染環境,具有明顯的經濟性。
配套政策到位
安全可靠又經濟實惠的輕烴利用技術,讓沉寂終年的輕烴得以還原其優質燃料的本質。然而專家指出,輕烴雖有萬般優點,卻并不易馴服。其組分多達上百種,在不同的油氣田產出的輕烴各自擁有不同臨界點的飽和蒸汽壓。因此,從液態輕烴到輕烴燃氣,從制氣到輸配,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稍不留神就會變回液態。張榕林介紹,確保輕烴燃氣按照國家標準在終端燃氣具上穩定燃燒,是輕烴燃氣技術的基本著力點,特別是冬季氣候寒冷的北方地區,制氣和輸配輕烴到燃燒點之前的“結露”現象是橫亙在輕烴燃氣研發者面前的一大難題。這一難題竟讓輕烴資源在十多年內走過了從一哄而上到禁止,再到技術創新進而推廣的崎嶇不平之路。
早在上世紀90年代,輕烴制燃氣的價值就被看好,全國曾經先后有700多家企業躍躍欲試。但因為突破不了這道難關,達不到國家標準,頻頻引發事故,于是,國家有關部門在1995年明令禁止輕烴燃氣的使用,一哄而起的這一行業迅速萎縮。
在此后的十余年里,輕烴燃氣一直謹小慎微地前行。一些存活下來的有研發力量的企業,如山西億德燃氣公司、內蒙古曄路盛燃氣公司等企業一直堅持不懈地攻克著技術難關。經歷了六代革新,如今這些企業已形成了成熟的混空輕烴燃氣技術,不管來自哪個油田或化工廠的原料,都可以無須二次加工,直接制氣。
輕烴的利用價值再次被關注。2003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輕烴列入《資源綜合利用目錄》,2005年又將輕烴列為《國家鼓勵發展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技術》的重點工程。
2006年3月,當初頒發限令的國家發改委、建設部、公安部消防總局、國家技術監督局、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和國家環保總局正式將輕烴燃氣確定為“第四代城市燃氣”。專家一致認為混空輕烴燃氣的組分、閃點、燃點等已符合城市燃氣的要求,可以作為城市燃氣的重要補充。
目前,國內已形成了成熟的混空輕烴技術,并在部分城市的住宅小區、學校、飯店及高速公路服務區得到成功的應用。全國建有近百座輕烴混氣站,遍布在廣東、四川、山東、山西、內蒙古、遼寧等十多個省市區。世界自然遺產湖南省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的星級賓館經過輕烴化改造,燃料支出降低了25%~30%。
由于輕烴應用于工業和民用燃氣的時間短,目前還未形成規模市場。全國政協委員夏日認為,要想大規模推廣輕烴燃氣技術,必須有來自決策部門的強力支持。很多業內人士也呼吁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相關更為具體的鼓勵措施,各級政府也應在產業和能源規劃中明確配套政策,從而使輕烴燃氣這一新興清潔能源快速健康的成長。
專家指出,輕烴資源的綜合利用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我國能源緊張的嚴峻形勢,而且對國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落實節能減排工作方案,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用氣缺口激增
建設部輕烴混合燃氣制定標準的主編張榕林教授介紹,人工煤氣、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是我國城市燃氣的三種主要來源。目前,我國使用人工煤氣的城市約占全國城市的20%左右。由于人工煤氣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污染嚴重、一氧化碳嚴重超標,已被國家列為限制發展的產業。
我國城鎮燃氣主要是液化氣。我國液化氣以平均每年22.8%的速度遞增,隨著環保要求、中小城鎮建設的加快、液化氣在汽車及其他領域的應用,供求矛盾日益增大,國家不得不依靠大量進口液化氣來緩解。
天然氣是一種被大家公認的潔凈能源。近年來隨著我國用能意識的轉變,天然氣得到迅猛發展。國家天然氣發展總體規劃中,確定在現有80多個已通天然氣城市的基礎上,到2010年增加到270個城市。本世紀中期,全國65%的城市都將通上天然氣。但是專家指出,天然氣的迅猛發展必然帶來需求上的爆炸式增長,缺口巨大。有資料顯示:預計未來1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平均增速將達11%~13%,缺口在上千億立方米,一半需依賴進口。
目前,三種城市燃氣的供應遠遠無法滿足我國日益發展的市場需求。張榕林認為,混空輕烴燃氣的發展,正是將輕烴資源有效利用,使之氣化成為燃氣,作為我國城市燃氣的重要補充。
輕烴資源看好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輕烴年產量700萬噸~1000萬噸,到2020年可能達到2000萬噸。如果把2000萬噸輕烴制成精C5約1400萬噸,再將其氣化成燃氣,相當于2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如按每戶每年200公斤計算,即可解決7000萬戶居民的生活用氣。
而如果將全國每年用于工業燃料的2600萬噸柴油以輕烴燃氣加以替代,等于每年為國家節約五分之一的柴油消費量。國內市場每噸輕烴比柴油至少便宜1000元,1000萬噸輕烴替代等量柴油的直接效益至少可以達到100億元。不僅如此,由于輕烴燃料基本上沒有柴油在直接燃燒時的二次污染問題,這一舉措在環保方面的積極作用更是顯而易見。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副理事長王天錫認為,如果把國內輕烴資源全部利用起來,相當于又建一個西氣東輸工程,意義不可小視。
過去,人們對輕烴的綜臺開發利用并不充分,除了少量用于鍋爐和工業窯爐的燃料燃燒,部分用于乙烯工程外,大部分被石化企業點“天燈”燒掉。煉油廠的高大煙囪長年白白燒掉的就是輕烴,既浪費了不可再生資源,而且還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
山西億德燃氣公司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把C5、C6這類液態輕烴通過氣化器氣化,并按照工藝要求與一定比例的空氣混合,通過輸配管網送至用戶,就是輕烴混空燃氣,也就是輕烴燃氣。據權威部門檢測認定,輕烴燃氣可根據不同終端用戶的熱值要求調整燃氣數值范圍,熱能利用效率在95%以上,高于柴油20%。
這種新型的燃氣可在廣泛的領域中應用,不受地域、氣候環境影響限制,既可作為管道煤氣、天然氣供應緊張時的補充氣源混配使用,也可添加到尚未被利用作為管道煤氣的工礦企業余氣或其他煤制氣,組成混合燃氣使用,亦可作為無法實施管道煤氣、天然氣供應地區的主流氣源,使用戶完全擺脫對市政燃氣管網的依賴。可以在任何大、中、小城市或城鎮偏遠地區實施,以自身循環的方式,獨立形成區域管道化供氣網絡。尤其對于未來幾十年里天然氣輸送不到的300多座城市、1600多個縣以及位于市政管道輸送半徑之外,又不允許燃煤的住宅小區、風景名勝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和部隊營區等用氣對象,具有特別實用的推廣價值。
另據市場調查,國內輕烴燃料的售價一般比液化石油氣低500~600元/噸,最高不超過800元/噸,投資成本相比液化石油天然氣要小得多,供應規模靈活,供氣場所占地少,制氣過程不會污染環境,具有明顯的經濟性。
配套政策到位
安全可靠又經濟實惠的輕烴利用技術,讓沉寂終年的輕烴得以還原其優質燃料的本質。然而專家指出,輕烴雖有萬般優點,卻并不易馴服。其組分多達上百種,在不同的油氣田產出的輕烴各自擁有不同臨界點的飽和蒸汽壓。因此,從液態輕烴到輕烴燃氣,從制氣到輸配,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稍不留神就會變回液態。張榕林介紹,確保輕烴燃氣按照國家標準在終端燃氣具上穩定燃燒,是輕烴燃氣技術的基本著力點,特別是冬季氣候寒冷的北方地區,制氣和輸配輕烴到燃燒點之前的“結露”現象是橫亙在輕烴燃氣研發者面前的一大難題。這一難題竟讓輕烴資源在十多年內走過了從一哄而上到禁止,再到技術創新進而推廣的崎嶇不平之路。
早在上世紀90年代,輕烴制燃氣的價值就被看好,全國曾經先后有700多家企業躍躍欲試。但因為突破不了這道難關,達不到國家標準,頻頻引發事故,于是,國家有關部門在1995年明令禁止輕烴燃氣的使用,一哄而起的這一行業迅速萎縮。
在此后的十余年里,輕烴燃氣一直謹小慎微地前行。一些存活下來的有研發力量的企業,如山西億德燃氣公司、內蒙古曄路盛燃氣公司等企業一直堅持不懈地攻克著技術難關。經歷了六代革新,如今這些企業已形成了成熟的混空輕烴燃氣技術,不管來自哪個油田或化工廠的原料,都可以無須二次加工,直接制氣。
輕烴的利用價值再次被關注。2003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輕烴列入《資源綜合利用目錄》,2005年又將輕烴列為《國家鼓勵發展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技術》的重點工程。
2006年3月,當初頒發限令的國家發改委、建設部、公安部消防總局、國家技術監督局、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和國家環保總局正式將輕烴燃氣確定為“第四代城市燃氣”。專家一致認為混空輕烴燃氣的組分、閃點、燃點等已符合城市燃氣的要求,可以作為城市燃氣的重要補充。
目前,國內已形成了成熟的混空輕烴技術,并在部分城市的住宅小區、學校、飯店及高速公路服務區得到成功的應用。全國建有近百座輕烴混氣站,遍布在廣東、四川、山東、山西、內蒙古、遼寧等十多個省市區。世界自然遺產湖南省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的星級賓館經過輕烴化改造,燃料支出降低了25%~30%。
由于輕烴應用于工業和民用燃氣的時間短,目前還未形成規模市場。全國政協委員夏日認為,要想大規模推廣輕烴燃氣技術,必須有來自決策部門的強力支持。很多業內人士也呼吁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相關更為具體的鼓勵措施,各級政府也應在產業和能源規劃中明確配套政策,從而使輕烴燃氣這一新興清潔能源快速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