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提出,利用5年左右時間,實現技術成熟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規模化發展,初步形成有利于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達到一定的產業規模。再經過5年的努力,實現產業跨躍發展,使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達到相當規模,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裝備制造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在新能源產業方面,到2015年,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000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的比重達到10%;新能源實現替代常規能源2000萬噸標準煤,占全省能源消費的比重提高到6%左右;新能源產業的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年均增長20%。到2020年,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2500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的比重達到20%;新能源實現替代常規能源5000萬噸標準煤,占全省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3%左右;新能源產業的增加值超過2500億元。
在節能環保產業方面,到2015年,涌現一批節能環保拳頭產品,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其中銷售收入過50億元的30家左右;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的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年均增長18%。到2020年,創建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培育一批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建成若干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鏈條,產業規模和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培育1家到2家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集團,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的增加值達到6000億元。
為此,山東省將主要從14個方面入手,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包括核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潔凈煤技術應用、農村新能源、地熱能、海洋能、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領域、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循環經濟、再利用和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服務領域,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為此,山東將設立省級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示范工程建設。同時,鼓勵各類投資主體進入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設立創業投資機構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信用擔保機構對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探索利用貼息、小額貸款等方式,加大有效信貸投入。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各級招商引資的重點領域,探索和拓展利用外資的新形式。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企業為主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投入機制。此外,山東還將研究出臺進一步支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