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提高廣大農民生活質量,改善村容村貌,實現節能減排,促進新農村建設,鞍山市今年決定投巨資在全市農村新建生物質燃氣站50座,相當于過去歷年建站總和的2.1倍,并納入今年市委、市政府為城鄉人民辦的20件實事之一。50座生物質燃氣站建設工程涉及全市25個鄉鎮,覆蓋50個村(海城市23個村、臺安縣20個村、岫巖縣3個村、千山區4個村)、32500戶,125000口人。工程總投資13000萬元。目前,農村生物質燃氣站整體建設工程已全部開工建設,今年10月1日前可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其主要做法:
一是制定實施方案。在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農村生物質燃氣站建設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化一條龍運作、一體化經營的原則。實現"五個結合",即生物質燃氣站建設要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農村"四清四改"相結合,與以鞍羊線為重點的"三線"開發相結合,與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相結合,與實現農村節能減排相結合。用農村能源生態化改變農村"臟亂差",進一步促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二是確定定點布局。以鞍羊線設施農業產業帶為重點,帶動鞍營線、張莊線設施農業產業帶。在"三線"共安排生物質燃氣站建設村40個,占50個村的80%,占受益人口的83%。其中,鞍羊線安排30個村,占鞍羊線沿線村的85%,占沿線村農戶的90%。同時,又兼顧全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重點村,打造新農村建設新亮點。
三是創新運行機制。過去生物燃氣站建設的模式是:村里籌資,政府補貼,企業施工,村里經營管理。這種模式造成了資金難籌集、技術難掌握、經營難維系、安全難保障、體制難理順、責任難界定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導致全市過去已建和在建的24座燃氣站在施工建設、經營管理等方面整體狀況不佳。解決問題的根本在于創新運行機制。市農委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從堅持政府主導,體現社會公益性,堅持企業化運作,體現市場經營性的兩個方面出發,確立了政府補貼,企業投資,企業生產設備,企業施工建設,企業經營管理新的運行模式。企業化一條龍運作,是指在生物質燃氣站施工建設和經營管理過程中,從設備生產、施工建設、技術培訓、經營管理、安全保障等一系列環節都由同一企業承擔。入圍企業必須具備設備生產能力、資金投入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安全運行能力和技術保障能力。
四是確定資金投入比例。50個村生物質燃氣站建設,總投資13000萬元(每戶平均4000元)。其中,市政府投入補貼資金6000萬元,企業投入資金6000萬元,縣鎮村及農戶自籌1000萬元,投入比例為4.5:4.5:1。
五是制定相關標準。按照國家及省有關部門頒發的標準,市農委多次與市質監局、消防局、煤氣公司等部門協商,與入圍企業研討,制定了生物質燃氣站建設運行過程中的一系列相關標準,主要包括設備生產標準、建設用材標準、建設規劃標準、環保標準、消防標準、供氣標準、收費標準等。按照相關標準,市農村新能源領導小組與入圍企業簽訂了相關合同、與縣(市)區簽訂了目標責任狀,有關鎮村還與入圍企業簽訂了協議書。
一是制定實施方案。在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農村生物質燃氣站建設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化一條龍運作、一體化經營的原則。實現"五個結合",即生物質燃氣站建設要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農村"四清四改"相結合,與以鞍羊線為重點的"三線"開發相結合,與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相結合,與實現農村節能減排相結合。用農村能源生態化改變農村"臟亂差",進一步促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二是確定定點布局。以鞍羊線設施農業產業帶為重點,帶動鞍營線、張莊線設施農業產業帶。在"三線"共安排生物質燃氣站建設村40個,占50個村的80%,占受益人口的83%。其中,鞍羊線安排30個村,占鞍羊線沿線村的85%,占沿線村農戶的90%。同時,又兼顧全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重點村,打造新農村建設新亮點。
三是創新運行機制。過去生物燃氣站建設的模式是:村里籌資,政府補貼,企業施工,村里經營管理。這種模式造成了資金難籌集、技術難掌握、經營難維系、安全難保障、體制難理順、責任難界定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導致全市過去已建和在建的24座燃氣站在施工建設、經營管理等方面整體狀況不佳。解決問題的根本在于創新運行機制。市農委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從堅持政府主導,體現社會公益性,堅持企業化運作,體現市場經營性的兩個方面出發,確立了政府補貼,企業投資,企業生產設備,企業施工建設,企業經營管理新的運行模式。企業化一條龍運作,是指在生物質燃氣站施工建設和經營管理過程中,從設備生產、施工建設、技術培訓、經營管理、安全保障等一系列環節都由同一企業承擔。入圍企業必須具備設備生產能力、資金投入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安全運行能力和技術保障能力。
四是確定資金投入比例。50個村生物質燃氣站建設,總投資13000萬元(每戶平均4000元)。其中,市政府投入補貼資金6000萬元,企業投入資金6000萬元,縣鎮村及農戶自籌1000萬元,投入比例為4.5:4.5:1。
五是制定相關標準。按照國家及省有關部門頒發的標準,市農委多次與市質監局、消防局、煤氣公司等部門協商,與入圍企業研討,制定了生物質燃氣站建設運行過程中的一系列相關標準,主要包括設備生產標準、建設用材標準、建設規劃標準、環保標準、消防標準、供氣標準、收費標準等。按照相關標準,市農村新能源領導小組與入圍企業簽訂了相關合同、與縣(市)區簽訂了目標責任狀,有關鎮村還與入圍企業簽訂了協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