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運面臨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加速推進國際航運中心發展的上海也正加緊抓住機遇。港口是船舶的“加油站”,綠色燃料的應用,對港口加注設施提出新要求。高標準的燃料“一站式”服務,將成為國際航運中心的一項核心競爭力。
記者獲悉,上海海事局正在積極配合市里相關部門,推動將外高橋港區納入LNG燃料加注范圍。2025年1月,已在外高橋轄區完成長江干線首次國際保稅LNG加注作業的試運行,預計下周將在外高橋海通碼頭進行PCTC(純汽車和卡車運輸船)加注。
助力上海港建設國際航運綠色燃料加注服務中心,標志著上海港保稅LNG清潔能源加注范圍向長江領域延伸,極大助力長江干線航運脫碳減排,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地位。隨著外高橋港區逐步進入LNG加注常態化運作,意味著上海港LNG燃料加注實現全港化。
據悉,從2022年完成首次液化天然氣“船到船”同步加注作業以來,到2024年國內首單大型雙燃料集裝箱船甲醇燃料實現“船-船”同步加注作業等,LNG加注業務持續快速發展。截至目前,上海港已累計完成LNG加注170余艘次。
“外高橋海通碼頭出口車輛數量大,PCTC船加注需求旺盛,海事局抓緊各項方案研究,包括對同步作業等進行安全保障,近日將進行PCTC的同步加注作業。”上海海事局危管防污處二級調研員劉曉東表示。
在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建設、航運服務能級提升、航運中心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等方面,上海取得階段性成效。根據《提升上海航運服務業能級 助力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行動方案》,到2025年,基本形成功能完備、服務優質、開放融合的現代航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體系,數智化發展水平、低碳化發展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上海航運”服務品牌的國內示范作用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參與國際航運事務的能力明顯提升。
IMO(國際海事組織)將于2027年實施基于船用燃料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的船舶碳排放定價機制,為支持碳足跡認定工作,IMO將參照國際民航組織、歐盟等做法,采信國際現有可持續燃料碳足跡認證體系,如“國際可持續發展和碳認證(ISCC)”。
而我國在這一環節尚處空白,為避免該因素制約我國國際航運及綠色船用燃料等相關產業發展,抓緊推進碳足跡認證體系建設已成為捍衛我國國際航運碳排放制度話語權的迫切需求。
記者了解到,預計今年4月,上海國際航運碳足跡標識協會將注冊成立,推動建設我國自主國際航運碳足跡認證體系。
“如果我們的標準一旦形成,將依托國際海事組織的工作機制,積極推動國際海事組織將我國的標準納入采信的范圍,從而實現我國認證體系的國際互認,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軟實力。”上海海事局副局長曹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