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指出,在經過2023年—2024年連續兩年約8%表觀消費增長后,國內燃氣消費量已經走出低谷,行業增速回歸正軌。在“一城一企”政策推進行業整合,經濟增長動能助推傳統工業用氣需求回升等多重積極因素帶動下,城燃龍頭企業的發展格外受到市場關注。
作為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引領者,港華智慧能源(01083)在穩固城燃這一核心業務的同時,持續拓展能源產業的創新應用,成功構建了"傳統燃氣+可再生能源"雙輪驅動的戰略格局。
3月14日,港華智慧能源發布2024年全年業績,實現了營收利潤雙增長的喜人成績。據公司最新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入213.14億港元,同比增長7.4%。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再生能源則呈現出更強的增長態勢,同比大增514%至4.79億港元。核心利潤更是大幅上升34.5%至16.01億港元。
公司更是通過派息,積極回饋股東。據公告顯示,公司宣布派發2024年末期股息16港仙及一次性特別股息3港仙,合共19港仙。
城燃主業穩固根本
隨著天然氣在多個領域繼續取代石油和石油產品,2024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創歷史新高。據國際能源署(IEA)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增長2.8%,達到創紀錄的4.21萬億立方米。報告指出,天然氣目前滿足全球能源需求增量的40%左右,預計2025年需求將繼續上升。有分析指出,亞洲成為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增長的重要拉動力。其中中國天然氣消費量于近年來高速增長,在亞太區域的消費占比保持提升趨勢。據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到4,260.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
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國相繼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等一系列政策,可見政策端也在積極推動天然氣行業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順價機制也在持續落實中,加速改善城燃企業的盈利能力。據東吳證券數據顯示,2022年~2025年1月,全國174個(約60%)地級及以上城市進行了居民順價,提價幅度為0.21元(人民幣,下同)每方。2024年龍頭城燃公司價差在0.53~0.54元/方,城燃配氣費合理值在0.6元/方以上,價差仍存10%修復空間,順價仍將繼續落地。
作為內地最具規模的的城市燃氣集團之一,港華智慧能源積極把握行業政策利好和市場需求增長帶來的機遇,2024年公司燃氣售氣量同比上升5%至 172.01 億立方米。通過順價工作及精細化管理,城市燃氣綜合價差提升到每立方米 0.56元,較 2023 年同期實現增長0.02元。據智通財經APP了解,港華智慧能源的非居民用氣順價已基本完成,75%的企業也已實現居民順價。此外,公司于廣東韶關,安徽蕪湖,山東威海、泰安、龍口等地也已實現居民順價。
受益于燃氣業務的穩步擴張,港華在 “燃氣+”熱能業務也有著新突破,從兩方面與燃氣主業形成協同。期內該業務聚焦公共機構能源托管,發展輕資產能源服務,同時還通過國家推動工業設備更新,發展工業節能業務。在這樣的背景下,2024年公司在“燃氣+”業務上的能源銷量同比增長22%至11.6億kWh,熱能服務毛利更是同比大漲28%至1.1億元。
與此同時,港華智慧能源以保供降本為主旨,持續布局氣源供應鏈業務板塊。期內,公司在強化與“三桶油”的長約合作的同時,持續布局上游進口氣源渠道,通過穩定及低成本的天然氣供應提升公司對成本的控制。通過持續整合儲氣庫、LNG碼頭、非常規氣等供應鏈資源后,目前港華智慧能源的統籌氣量已達44億方。此外,公司得進口資源池的資源量更是達到150萬噸,能滿足公司未來十年的氣量需求。隨著港華智慧能源自主氣源量的穩步提升,預計到2025年公司的統籌量將達到60億方,2030年有望進一步提升至100億方,而國內商務平臺的銷量也將由2025年的22億方大幅增至2030年的40億方。
報告期內公司更積極推動天然氣低碳轉型,發展生物質天然氣,于年內通過6個項目年并網量2,000萬方,同時配合國家推進天然氣摻氫發展。
智通財經APP還注意到,2024年城燃企業整合步伐加快,多地加大力度推進“一城一企”模式,相關企業通過設立并購基金、推進并購交易等方式,積極布局城鎮燃氣市場及相關上下游產業。在這樣的背景下,港華智慧能源與其母公司香港中華煤氣分別持股的兩家位于山東濟南的公司在年內開展了合并重組,在配合地方政府的燃氣發展規劃、統一當地的經營范圍的同時,更鞏固了公司行業領先地位,并在“一城一企”的燃氣改革中搶占先機。華泰證券指出,國內燃氣特許經營權續約高峰出現在2030年以后,隨著特許經營法定期限延長至40年,存量項目的潛在價值有望重估,像港華智慧能源這樣整合能力強的燃氣公司有望受益。
再生能源業務高增長持續兌現
燃氣業務的穩步發展為港華智慧能源的高質量發展筑造了穩固基本盤,而可再生能源業務則進一步打開了公司業績的天花板,高增長潛力持續兌現。
據《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今年我國將大幅提升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預計全國發電總裝機將達到36億千瓦以上,其中新增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超過2億千瓦。這將有效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進一步推動能源結構的優化。在綠色發展與轉型中,我國能源行業成績斐然。截至2024年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總量突破14億千瓦,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煤電,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28.6%。此外,2024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已超3.4萬億千瓦時,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
作為能源轉型先行者,港華智慧能源也加速布局,目前公司的可再生能源業務已覆蓋包括光伏、儲能、電力交易、碳交易、工程服務、數字化等多個領域。
作為城燃公司轉型的主流方向,港華的分布式光伏項目于報告期內進展迅速,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光伏并網規模達到2.3吉瓦,同比增長0.5吉瓦,增速及規模均領先同業,光伏發電量更是同比大增95%至18.3億kWh。
能碳業務的發展成果于報告期內更是可圈可點。2024年,公司從電力交易、儲能、碳交易、能源托管等多個方面發力,助力能碳業務的發展,帶動該業務營收同比大增209%至1.02億元,其中售電交易量大幅增長至84億kWh,工商業儲能簽約更是超400MWh。
港華還于期內推動“投資+服務”業務升級,引領“光儲售” (EaaS,Energy as a Service)聚合服務規?;?。智通財經APP注意到,受益于EaaS聚合服務能力于2024年底取得重大算法和交易能力突破,在電價波動的加大和新能源進入電力市場的背景下,港華EaaS業務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一方面公司領先的數字化和交易能力將在保證自身資產的穩定收益,另一方面,對于不具備EaaS能力的第三方資產持有方提供服務也將帶來新的業務增量。
加大AuM互利合作也是公司可再生能源業務在2024年的重點發展方向。期內公司通過多渠道引資,實現了15億元的融資,相關規模達到450MW,在推動輕資產化的同時,降低整體風險。
作為AuM互利合作的重點項目之一,公司于2024年12月成功發行了首單光儲碳中和類REITs,發行規模5.15億元,優先級票面利率2.3%,這是首單港資公司在境內成功發行類REITs,也是全市場首單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及儲能類REITs。值得注意的是,該REITs以貼近區間下限的優先級票面利率定價,在當前的低利率環境中具有一定的市場指引性。據悉,該產品獲 2.5 倍認購,認購倍數高于同期同類產品平均水平,體現了較高的市場關注度。作為品質管理實現創新融資的重要行徑,港華智慧能源此項舉措也是新能源資本創新運作的先行示范,有利于促進各類型新能源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助力低碳能源體系的構建。
綜合多項舉措來看,港華智慧能源正通過腳踏實地的行動,抓住有利機遇,將業務升級,布局“光儲售(EaaS)”規?;昂M獍l展,朝著“全球領先智能能源聚合服務商”這一目標穩步向前。未來公司將積極探索AI算法以助力可再生能源業務的發展,預計到2030年分布式光伏累計并網裝機達到6GW,管理資產目標將增長至12GW,市占率將達到2%。
小結:
2025年是我國“雙碳”目標提出五周年。在不久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將“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為今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
深耕能源轉型多年的港華智慧能源已從氣源供應鏈優化、價格理順等多個維度打造核心競爭力,實現燃氣業務的穩健發展;同時,公司還前瞻性布局可再生能源業務,積極把握能源轉型的市場機遇,進而打開公司業績成長空間,且截至目前公司的可再生業務的發展已取得明顯成效,未來將會持續為港華智慧能源貢獻新業績增量,使得公司業績成長的確定性更強。
在綠色低碳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的當下,港華智慧能源通過其清晰的戰略布局和持續的業務創新,正在向資本市場傳遞出強有力的價值信號,彰顯其作為能源轉型領軍企業的投資價值與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