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以下簡稱“西南油氣田”)傳來捷報:2024年天然氣產量一路飆升,成功突破447億立方米大關,同比增長6.4%,年產量再度刷新歷史紀錄,穩坐中國第二大氣田交椅。

西南油氣田瀘203H6平臺鉆井作業現場。肖毅 攝
追溯往昔,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發出號召:四川、重慶攜手并肩,共同打造天然氣千億立方米產能基地,共建中國“氣大慶”。這一宏偉藍圖猶如響亮的號角,激勵著西南油氣田勇挑重擔、砥礪前行。
3年多來,西南油氣田當仁不讓地扛起天然氣千億立方米產能基地建設主力軍的重任。自2020年建成300億立方米戰略大氣區起,便一路高歌猛進,2023年順利站上年產天然氣400億立方米的新臺階,如今又馬不停蹄地向著2025年高質量上產500億立方米的目標全力沖刺。
產量飛躍:締造天然氣工業的“速度神話”
四川盆地的地質構造被譽為“地質百科全書”,超深層、高含硫、強非均質性等難題長期制約資源開發。長期以來,西南油氣田以“向地球深部要資源”為戰略方向,構建起“風險勘探+集中評價+滾動擴邊”三位一體的勘探體系,踏上一段“死磕”之路。
時針撥回幾年前,西南油氣田踏上了一段產量飛速攀升的征程。2020年,在眾多石油人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圓滿建成300億立方米戰略大氣區,國內首個百億立方米頁巖氣田也應運而生,這一成就標志著西南油氣田在天然氣生產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隨后的幾年,西南油氣田更是成績斐然:2021年,年產量同比增幅高達11.3%,年增量占中國石油一半以上,實現“十四五”高質量開局;2022年,天然氣產量達到383億立方米,成功成為全國第5個跨越3000萬噸油氣當量的油氣田行列;2023年,歷史性的一刻到來,西南油氣田完成年產天然氣400億立方米的跨越,占國內天然氣總產量的五分之一,在中國天然氣工業版圖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龍王廟凈化廠之夜。包升 攝
2024年,西南油氣田繼續高歌猛進,生產天然氣超44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4%,年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這一連串數字背后,是川油人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堅守與拼搏。
寒冬時節,在西南油氣田的各個作業區,寒冷的天氣絲毫阻擋不了生產的火熱。
2024年12月15日,安岳氣田 DY組二段 GS009-H12井測試獲高產工業氣流,刷新了安岳氣田燈影組二段氣藏單井測試產量紀錄;12月16日,QZS組評價井威218井順利完鉆,刷新川渝兩地 QZS組頁巖氣埋深紀錄,為后續擴展有利區面積打下堅實基礎;12月18日,天府氣田中江區塊金淺214、金淺216井測試獲高產工業氣流,標志著中江區塊 SXM組氣藏勘探評價圓滿收官,還實現了致密氣快速增儲和效益上產的新突破……
2020年到2024年,是西南油氣田上產速度最快的5年,實現年均超30億立方米的快速增長,創造了中國天然氣工業史上的奇跡。
這一奇跡的背后,是勘探開發方向的戰略性拓展。常規氣從川中古隆起核部向外圍縱向多層系拓展,萬億儲量場面愈發明晰,成為增儲上產的“壓艙石”;頁巖氣從 LMX組向 QZS組和 WJP組拓展,建成千萬噸級頁巖氣田,成為增儲上產的“增長極”;致密氣從前陸隆起帶層狀砂巖氣藏向斜坡帶河道砂巖氣藏轉變,高效探明千億級天府氣田,3年時間快速建成38億立方米年產能力,培育了增儲上產的“新陣地”。
科技創新:驅動能源發展的“智慧引擎”
在西南油氣田的發展進程中,科技創新始終是關鍵動力。為了攻克深層頁巖氣、超深層碳酸鹽巖等效益建產的關鍵技術難題,該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聚焦頁巖油氣、深層超深層海相碳酸鹽巖及新能源等領域,全面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
在鉆井技術方面,西南油氣田持續優化提速工藝成果顯著。平均鉆井周期大幅縮短,常規氣開發井從過去的較長時間縮短至163天,二疊系探井縮短至120天,中深層頁巖氣井縮短至55天,深層頁巖氣井縮短至95天,同比縮短9%至11%。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對鉆井工藝的不斷改進和新技術的應用。通過優化井身結構、采用先進的鉆井液體系等措施,不僅提高了鉆井速度,還降低了鉆井成本。
技術提產同樣成效顯著。西南油氣田推進常規氣精準酸壓2.0、致密氣多縫壓裂1.0、深層頁巖氣“變方位、擴井距、層內 W型布井”部署模式,使得井均測試日產氣大幅提升。這些技術的應用,有效提高了氣井的產量和采收率,為油氣資源的高效開發提供了有力支撐。

藍天青山綠水掩映下的綠色氣礦。 肖毅 攝
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西南油氣田更是碩果累累。2024年,公司獲發明專利授權141件,牽頭完成國際國內標準制(修)訂21項,通過知識產權許可、自主創新產品銷售實現效益逾13億元人民幣。這不僅體現了公司強大的科研實力,也為其在行業內贏得了更高的話語權。
與此同時,西南油氣田大力推動數智賦能。在井工程遠程協調指揮方面,通過建立新模式,單井溢流平均處置時間縮短20%,壓竄率由77%下降至25%。地面施工現場實現遠程監控全覆蓋,管理效率提升30%。氣田開發也實現數智化,鐵山坡氣田無人值守率達100%,相國寺儲氣庫實現智能配產配注,大竹智能工廠實現物料、能量等關鍵參數自動控制。
數據治理也取得重要進展,西南油氣田完成7類專業數據的模型擴展,實現988萬余條數據入湖、1709項數據服務對外發布,為生產決策提供了更加精準的數據支撐。
儲氣調峰:筑牢能源安全的“穩定基石”
冬季,是天然氣用氣的高峰期。在重慶市北碚區華鎣山脈尾端,西南地區首座地下儲氣庫——相國寺儲氣庫格外忙碌。2024年10月,相國寺儲氣庫完成第十二周期的注氣任務,再次實現“滿倉”,為保供提前蓄足“底氣”。11月,隨著相儲1井、相儲7井生產閥緩緩開啟,正式迎來第十一采氣期的調峰采氣,開啟新一輪冬季保供。
相國寺儲氣庫是目前西南地區注采能力最大、日調峰采氣量最高的儲氣庫。在保供時期,它每天向全國大管網和川渝兩地管網供氣,全力保障京津冀和川渝兩地冬季天然氣供應,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西南油氣田重慶氣礦,城市與氣站和諧共生。程紅 攝
百億立方米儲氣庫群,是川渝兩省市攜手打造天然氣千億立方米產能基地的重要內容。近年來,西南油氣田積極建設西南儲氣中心,在川渝兩地加快推進儲氣庫建設。目前已形成“建成1座,建設4座,準備2座”的發展態勢,即建成相國寺儲氣庫,建設銅鑼峽、黃草峽、牟家坪、老翁場4座儲氣庫,前期評價萬順場、中壩2座儲氣庫。
在重慶,銅鑼峽儲氣庫項目1400萬立方米/天的采氣處理裝置2024年12月一次投運成功,采氣瞬量達到預期,項目總體完工。銅鑼峽儲氣庫是全國首座裂縫性氣藏儲氣庫,它的建成投運為川渝兩地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至此,重慶地區具備調峰能力的儲氣庫增加到3座,百億立方米儲氣庫群已具雛形。
未來,西南油氣田公司還將加快推進西南地區最大的萬順場儲氣庫項目建設,預計“十五五”末,重慶地區儲氣庫群將發揮顯著的集群效應。
在四川,牟家坪、老翁場儲氣庫群作為四川省首座儲氣庫群,也是全國首座縫洞型儲氣庫群,于2023年11月完成老翁場集注站建設,先導試驗工程全面完工并投運,預計“十五五”末兩庫全面達容達產。西南油氣田公司將繼續以建設西南儲氣中心為目標,按照“充分發揮已建庫潛力、建設投產一批、評價儲備一批”的思路,不斷提升儲氣調峰能力,滿足公司產銷平衡需要,發揮季節調峰、事故應急和戰略儲備的功能。
除了儲氣庫建設,西南油氣田在川渝地區的管網建設也成績斐然。目前已形成“四橫、兩縱”管網架構,管網年輸配能力提升至450億立方米。“十四五”期間,川渝兩省市圍繞天然氣千億立方米產能基地建設目標,持續優化天然氣管網布局,強化出川通道建設,進一步提高區域內管道輸氣能力和互聯互通程度,鞏固天然氣輸配網絡西南樞紐的地位。
經濟賦能:點燃產業發展的“藍焰底氣”
川渝地區是天然氣下游利用產業鏈最完整的地區,天然氣廣泛應用于城市燃氣、工業原料、工業燃料、交通運輸、發電及分布式能源等多個領域。西南油氣田公司的蓬勃發展,為川渝兩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在助力上下游產業鏈延伸方面,天然氣發揮著重要作用。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研究,西南油氣田公司在川渝每生產1立方米天然氣,可帶動實現GDP貢獻值8.61元。在重慶,80%的工業、商貿業與天然氣息息相關。得益于穩定的天然氣能源供應,重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態勢良好。
2024年12月2日,四川永盈年產80萬噸功能性新材料一體化產業鏈項目一期 A線乙炔裂解裝置安全火炬在南充市點火成功,進入投料試生產階段。該項目以天然氣為原材料,總投資330億元,是南充工業領域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項目全面達產后,預計年產值將達240億元。南充以此為契機,緊盯供應鏈、協作鏈招商,推動化工新材料本地建鏈。
達州市則以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開發為龍頭,大力發展天然氣精細化工、硫磷化工等產業鏈。近年來,達州先后引進落地百億級工業項目10個,總投資1380億元,全部建成后預計新增產值約2000億元,創利稅約120億元。能源化工產業已占據達州市工業的半壁江山。
天然氣還成就了雅安市藏茶產業園的茶香、瀘州市白酒產業園的佳釀,為千余家大中型工業用戶、1萬余家公用事業用戶注入綠色發展動能,助力四川打造萬億級能源化工產業。

員工們換上新版工裝,歡欣地在功勛井前留影。楊靜濤 攝
在助力調峰發電能源保供上,西南油氣田同樣功不可沒。四川加快天然氣調峰發電規劃布局,2024年夏天,3個天然氣發電項目、4臺機組運行,為電力保供提供堅實保障。西南油氣田全力為這些項目提供“原料”,2024年前三季度為川渝燃氣電廠供應天然氣10.5億立方米,增幅超77%。
目前,四川還有多個天然氣發電項目在建,預計到2025年氣電裝機容量將達1200萬千瓦以上,將進一步提升全網及負荷中心的電力供應支撐能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源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在清潔低碳綠色發展方面,西南油氣田積極作為。一方面,推進天然氣清潔利用,在工業、交通、居民生活等領域推廣應用,降低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新能源業務,已建成中國石油首個自主建設的規模化余壓發電項目群,以及公司范圍內首個余壓發電科研項目、首個分布式光伏示范工程、首座光儲充放綜合示范站等。2024年,累計獲取風光并網指標46.29萬千瓦,地熱供暖面積133.1萬平方米,年發電量突破2510萬千瓦時,在地熱供暖建成面積上實現零的突破。
志在500億:邁向共建“氣大慶”的嶄新征程
如今,西南油氣田公司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向著2025年高質量上產500億立方米的目標全力沖刺。
西南油氣田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雍銳表示,在儲量方面,公司將加大盆地二、三疊系勘探,拓展盆地陸相致密氣勘探,加快頁巖氣新區新層系評價,加強盆地陸相原油勘探,抓好四新領域風險勘探;在產量方面,將抓好川中古隆起、川南頁巖氣、盆地致密氣、老區氣田的穩產上產工程,以及頁巖油/致密油開發評價;在新能源領域,將全力推進風光地熱規模發展,大力推進特色業務跨越發展,持續推進綠色低碳穩步發展。
據介紹,為確保上產500億立方米目標實現,西南油氣田還將在科技創新、生產運行、安全環保等方面持續發力。持續推進科技自主創新,加大自由探索力度,加強關鍵知識產權系統布局和成果轉化;加快推進數智賦能管控,搭建天然氣智能調控相關場景;大力推進管理創新創效,實現從精細管理向精益管理轉變;著力統籌協同,提升生產運行水平;從嚴管理,確保安全環保達到新高度。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胸懷“國之大者”,氣吞磅礴山河。西南油氣田黨委書記、執行董事何驍表示,站在新時代的潮頭,西南油氣田將堅守初心不改、肩負使命擔當,正以“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邁氣概,向著更加宏偉的奮斗目標砥礪前行,在打造天然氣千億立方米產能基地、川渝共建中國“氣大慶”的攻堅戰上,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與助力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力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