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再加深。
由西向東,再南下,一路下來,竟跨過了長江。
最近天然氣方面傳出一則消息,那就是:中俄東線管道全線完工了。
說起來,一個是能源出口大國,一個是能源進口大國,雙方之間搞點合作并不奇怪。
何況,在此之前,俄羅斯本就基于這條管道向中國輸送了大量的天然氣。
這里,值得關注的點在于,俄羅斯原來天然氣出口的主要市場,是在歐盟那邊,而非中國。
而這條管線的全線完工,某種程度上,標志著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市場的轉移。
01 管線完工
11月18日,國家管網對外發布消息稱:
我國重要的能源大通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全線完工,進入投產前最后的準備階段。
據了解,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長5111公里,北起黑龍江省黑河,穿越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9個省市自治區。
它不僅是我國當前口徑最大、壓力最高的長距離天然氣輸送管道,更是在全球范圍內,因其超長的輸送距離,成為了“輸氣管道”之最。
隨著管道全線貫通,這條能源動脈每年可向東三省、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穩定輸送3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足以滿足1.3億戶城市家庭一年的用氣需求。
說到這,可能你會問了:那又怎樣?
來,看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產量123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4%;天然氣進口量90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4.8%,其中,管道氣進口377億立方米,LNG進口525億立方米。
而今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為210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7%。
什么意思?單純的指望自己生產,并不會滿足天然氣的需求。
當前,我國有四條陸上油氣通道,加一條海上油氣通道。那四條陸上油氣通道分別為:中俄油氣管道、中亞油氣管道、中緬油氣管道和中巴經濟走廊。
其中,中俄是主要通道。
據海關總署統計,預計2024年中俄東線輸氣量會提升至300億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長36%,在中國管道氣進口量的占比提升至38.1%。
可以這么理解,因為這條管道的貫通,會使得俄羅斯更多的天然氣進入我國,俄羅斯會成為我國天然氣進口的重要來源國,而我國也會成為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的重要市場。
02 俄羅斯天然氣:由西向東
你以為,這條管道背后的意義僅止于上面說的那些嗎?
并不,某種程度上,它標志著俄羅斯天然氣出口方向會從歐洲各國開始向中國轉移。
為何呢?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俄烏戰爭。
自2014年以來,俄烏關系愈加惡化,直至2022年2月,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雙方沖突升級,俄烏沖突正式爆發。
本以為會是速戰速決,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幫扶”下,堅決抵抗,竟使得這場戰役到現在還未結束。
在這場戰爭里,能源也成為了受攻擊的對象。
還記得當年轟動全球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嗎?
簡單說一下這條管道的情況:
全長1224公里,從俄羅斯維堡穿越波羅的海至德國格萊夫斯瓦爾德的海底,是俄羅斯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與五家歐洲公司的合作項目,每年可輸送550億立方米天然氣。
說白了,這條管道服務對象就是歐洲,特別是德國。
但是,它卻命途多舛。
2013年,“北溪-2”開始進行規劃,后來,烏克蘭和波蘭等過境國家以“俄羅斯或將利用這一項目作為地緣政治武器”為由,強烈反對“北溪-2”的建設。
2018年,“北溪-2”開始鋪設,當時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其開始實施制裁。
2022年2月,隨著俄烏戰爭全面爆發,德方正式宣布暫停“北溪-2”項目。
也就是說,這條管道還未投入運營就“流產”了。
你以為到這就結束了嗎?并不是。
2022年9月,這條管道又發生了爆炸泄漏事件,引起全球轟動,至今也沒有個真相。
總之,這一系列因素加起來,使得俄羅斯向歐洲各國輸送天然氣成了一件“難事”,美國制裁干擾,德國猶猶豫豫。不過,這也讓美國在這中間獲利不少。
據統計,美國天然氣出口量由2021年的308億立方米躍升至2023年的762億立方米。而俄羅斯對歐管道燃氣出口直線下降,由2021年的1670億立方米降至2023年的498億立方米。
你說,如此形勢下,俄羅斯能不考慮拓展下市場嗎?放眼望去,中國這一市場再合適不過了。而或也因此,中國的能源企業未來也會在俄羅斯土地上找到更多的合作機會。
03 合作再加深
你知道嗎?中俄管道全線貫通,可是歷時了整整10年之久。
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線分北段、中段、南段三段核準和建設。
2014年5月,中俄簽訂為期30年、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輸送合約,管道的建設計劃旋即正式進入議程。
2019年12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北段,即黑龍江黑河-吉林長嶺段正式投產通氣。
2020年12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段,即吉林長嶺-河北永清段投產運營。
如今,全線完工貫通。
十年的時間,中俄兩國都向彼此證明,自己是個不錯的能源合作對象。
今年以來,普京也曾在多個場合表明過:能源是中俄合作的核心領域之一,俄方將繼續加強對中國出口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當然,在煤炭和電力等領域的合作也會逐步擴大。
對此,我們可以猜測,中俄之間的油氣管道未來還會繼續增加,當然,雙方的合作也不止停留在油氣層面上。
在今年10月份的一次高端訪談中,普京還對中國的汽車質量表示了肯定,認為這是中國汽車能夠在俄羅斯站穩腳跟的主要原因,希望與中國在汽車制造、飛機制造等領域同樣能夠加強合作。
可以說,中俄能源合作,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