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還沒過去,歐洲天然氣價格悄悄漲起。




8月12日(歐洲時段)歐洲天然氣價格基準——荷蘭TTF交易量最高的9月天然氣期貨價格一度升至42.86歐元/兆瓦時,——雖然遠不及2022年8月239歐元/兆瓦時的峰值,但已持平去年12月初以來的最高值。
要知道,在俄烏沖突之前,這一價格曾長期在20歐元/兆瓦時的水平上下浮動,甚至不時有個位數的價格。

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走勢(2017年10月至今)investing網站截圖
如今的持續高位運行,顯著拉高了歐洲的基礎通脹水平,也讓更多人開始認真考慮轉向電力采暖。
中國家電品牌進一步開拓歐洲高端市場或將因此受益。
今年一季報中,美的集團財報中明確指出,智能建筑科技業務一季度收入82億元,同比增速放緩至6%,主要受部分國家熱泵補貼政策變化及歐洲天然氣價格下降影響,除熱泵外的其他品類同比增長28%。
換句話說,隨著二季度以來天然氣價格上漲,也會有利于美的熱泵產品銷量提升。

來源于美的集團2024年一季報
當然,天然氣價格漲跌,只是影響家電銷量的因素之一,包括美的在內的中國家電品牌更在意的是,能否借此機會加速打通歐洲市場銷售網絡,進而在這塊歷來被行業視作高端市場的“天花板”站穩腳跟。
要知道,美的集團早在2022年就宣布斥資6000萬歐元建設意大利費爾特雷生產研發基地,主要職能即研發與生產熱泵,預計熱泵年產能達30萬臺,恰好于2024年第二季度投產。
盡管對于年營收3700億元的家電巨頭美的集團來說,這點產能算不上什么,但在全球都在強調本土化生產的今天,該基地的建立,對于美的加速打開歐洲市場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彼時美的就分析稱,該基地建成后,熱泵產品的關鍵物料將由歐洲制造、歐洲銷售,熱泵產品下單到交付的周期將由原來的5個月縮短至1個月,這將進一步提升美的在歐洲本土的熱泵整體定制解決方案的產能及交付效率,同時解決熱泵全球供應鏈安全問題,并全面提升美的在歐洲市場的影響力及綜合競爭力。

荷蘭天然氣期貨價格走勢(2017年10月至今)investing網站截圖
不過,中企在海外尤其是歐洲建廠,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有知情人士向觀察者網透露,美的意大利費爾特雷生產研發基地并未在今年二季度如期完工,這也是企業至今沒有對外釋放這方面消息的原因所在。
港股今年最大IPO
全球本土化帶來的另一面,則是中企頻繁出海建廠,所帶來的資金壓力也越來大。疊加中國家電品牌的海外市場競爭逐漸白熱化,即便向來不差錢的美的集團也不得不加速其上市籌資進度,這或許也是其海外建廠計劃受阻的原因之一。
8月10日,美的集團發布關于香港聯交所審議公司發行H股的公告,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于2024年8月8日舉行上市聆訊,審議公司本次發行上市的申請。
公開資料顯示,美的集團分別于2023年10月和2024年4月先后兩次向港交所遞表。
2024年7月23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美的集團擬發行不超過6.51億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針對美的去港的前景,國泰君安分析師認為,美的集團H股上市將對港股市場補充優質消費、制造業上市資產標的,預計市場相對青睞。參考美的在A股約60元/股的股價,假設以大概17%的折價率計算,美的集團港股累計募資金額或達到324億元,有望一舉成為港股今年最大的IPO。
事實上,美的赴港上市也是其全球戰略的重要一環。
根據招股書,美的此次分拆上市募集資金的主要用途分為四部分:集團的全球科技研發、智能制造體系的持續建設及供應鏈管理的升級、完善全球銷售渠道和網絡以及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銷售、運營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其中,通過自主資金投資建廠以及合資公司、收并購等方式拓展海外產能,無疑是快速消耗資金的主要部分。
根據計劃,美的將以此次募集資金于2024年-2026年間,在印度、印尼、泰國、巴西、墨西哥、埃及等地投產包含廚房電器、冰箱、洗衣機、新能源汽車部件、空調等領域的多個工廠。

來源于美的集團招股書
其中,位于意大利的熱泵工廠是唯一一家位于歐洲的家電工廠,隸屬于美的樓宇科技旗下的高端商用空調品牌Clivet廠區。
據觀察者網了解,Clivet是美的樓宇科技業務國際版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美的計劃通過該生產基地的設立,加強產品的產研銷本地化,在人才和技術上不斷加大對Clivet的投入,最終將其建成歐洲的研發中心和泛歐暖通行業主流品牌。
換句話說,此次赴港IPO募集資金,直接關系著美的進軍歐洲高端市場的腳步。
擺脫“低端強、高端弱”品牌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美的在整體營收規模上位列中國家電三巨頭榜首,但論國際化程度,尤其是歐美高端市場滲透率,則相對較弱。
以2023年財報為例,在收入構成上,營收2600億元海爾51.9%的營收來自海外,超過半壁江山;營收3700億元的美的則僅40.56%的營收來自國外。
同時,有行業人士向觀察者網指出,海爾在歐美日韓這些經濟發達、消費者購買力強、產品能賣到高價的地區,已經是主流品牌;即便在國內,消費者對于美的的品牌印象也通常停留在中低端,不如格力和海爾。
相反,美的的海外營收主要來自于非洲、中東、南美、印度這些欠發達地區,這些地區市場空間雖廣,但用戶受制于消費能力,對低端產品的需求更大,并不容易賺錢。
另一方面,海爾、格力在海外市場基本都是在賣自有品牌,而美的的海外業務中,自有品牌占比不到40%,60%以上是貼牌代工別家品牌,更加不利于擴展知名度,轉型高端業務。
高端不強也展現在美的的毛利率上。2023年美的集團整體毛利率水平僅有26.49%,低于海爾智家的31.51%以及格力電器的30%水平。
“國內強、海外弱,低端強、高端弱”是美的集團現狀,也是美的迫切需要通過此次赴港上市募集資金,用于全球科技研發、推動家電產品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級、完善全球銷售渠道和網絡,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高端市場銷售份額的原因所在。
加之國內傳統家電行業增速放緩,考慮到行業未來趨勢,傳統家電三巨頭們已經紛紛開始籌謀轉型。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也多次公開強調,家電業務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成長空間有限,美的集團必須尋找第二引擎。
從這方面來看,美的意大利研發生產基地以及高端商用空調品牌Clivet的加碼,與企業此前收購日本東芝家電、德國庫卡機器人等公司的戰略意義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