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地區天然氣消費呈現顯著下降趨勢
根據《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4年)》的數據,歐洲天然氣市場2023年供需兩側數據均出現了顯著下降。在需求側,2023年歐洲地區天然氣消費量降至4634億立方米,創1994年以來的最低值,遠低于2005年6276億立方米的歷史峰值水平。在供給側,2023年歐洲地區天然氣進口量合計達2807億立方米,創2015年來最低水平,遠低于2019年3563億立方米的歷史峰值,其來源結構也出現明顯變化。其中,進口管道氣量為1116億立方米,創200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較2008年2761億立方米的峰值水平下跌近60%;LNG進口量則為1691億立方米,創2000年以來第二高的水平,與2022年的1721億立方米基本處于同一水平。
而從中長期看,預計歐洲地區天然氣消費量或將呈現顯著下降趨勢。根據RePower EU方案,為迅速減少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并快速推進綠色轉型,歐洲地區計劃完成包括在2030年前將天然氣消費量減少30%、將可再生能源的總體目標從40%提高到45%、將可再生氫產量和進口量分別達到1000萬噸等多項可量化目標。盡管從實施效果上看,上述目標在2030年前均難以按時完成,但歐洲地區低碳轉型趨勢已經確立,未來必將對該地區降低包括天然氣在內的化石能源消費以及未來可再生能源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歐洲光伏產業協會2023年底發布的《2023—2027年歐洲光伏市場展望》顯示,歐盟2023年新增光伏裝機容量達55.9吉瓦,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約40%;歐洲風能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歐盟新增風電裝機容量達16.2吉瓦,風能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重首次超過天然氣。伍德麥肯茲公司預測,即使歐盟天然氣消費量在2030年無法達到計劃中的2200億立方米,但較現階段仍將有較大幅度降低。而標普全球表示,歐洲地區LNG需求將在2025—2030年達到峰值,之后將逐年顯著降低,在2040年后將降至100萬噸/年以下的水平。事實上,天然氣在歐洲地區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已經從2022年的22%下降至2023年的21%,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則從2022年的14%上升至2023年的15%,這從客觀上反映出歐洲地區徹底擺脫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甚至是化石能源的堅定決心。
積極應對歐洲地區天然氣消費下降帶來的沖擊
當前,歐洲地區天然氣消費結構的變化以及未來消費量可能出現的下降趨勢,將對全球天然氣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從近期看,預計未來數年內歐洲地區仍將通過在全球范圍內購買LNG資源以滿足消費需求,將推動全球LNG市場整體處于供需緊平衡狀態。
從中長期看,隨著歐洲地區天然氣消費量和進口量的逐步降低,疊加2030年前后美國和卡塔爾等新一批LNG出口項目建成投產,預計全球天然氣市場特別是LNG市場將由供需緊平衡逐漸轉為供應相對寬松,而包括我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將成為各國天然氣出口國的主要目標市場。此外,一旦歐洲地區能源轉型取得實質性突破,不僅是新能源開發技術,包括成熟完善的配套體系、安全穩定的運營模式等經驗都將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推廣開來。
對我國石油企業而言,為積極應對歐洲地區天然氣消費下降等對全球天然氣市場的沖擊,首先,需要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2023年,我國國內天然氣產量超過2300億立方米,在連續7年超過100億立方米增長的基礎上,持續推進國內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特別是難動用油氣儲量的加快動用。通過強化管理提高企業自身的發展質量與效益,在充分發揮國產氣保供“壓艙石”作用的同時,為下一步應對能源轉型作好充足的資本積累。
其次,需要持續推動天然氣進口來源多元化。在充分吸取歷史上歐洲地區過度依賴單一氣源所帶來的教訓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階段全球市場區域性供需失衡以及未來中長期供應寬松的機會,通過參股上游、產量分成等方式增加天然氣進口量,并加強對管道氣、LNG長約與現貨進口配比關系的研究,提高我國天然氣進口多元化水平并不斷降低進口成本。
最后,石油公司需要積極探索向能源公司轉型。石油公司順應能源行業未來中長期“去碳化”的發展趨勢,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明確面向未來轉型發展的路線圖、總體目標、重要時間節點、階段性目標和具體路徑,既堅持傳統油氣業務與新能源融合發展,又通過投資參股等手段參與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能源公司,最終實現向世界領先的能源公司轉型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