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前,廣西面臨“少油無氣”、更無油氣管道的能源困局。隨著西氣東輸二線廣南支干線、中緬天然氣管道相繼建成投產,結束了廣西無長輸管道天然氣的歷史,也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能源支撐和動力保障。
賴少川介紹,如今,廣西境內油氣管道加快成網成環,實現了從“一根管道”到“一張管網”的飛躍,架起了新時代廣西陸海能源新通道的橋梁。
連接綠色與發展能源消費加快轉型
近10年來,“雙碳”目標加速能源轉型,廣西區內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煤炭等傳統能源消費占比下降了6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占比上升了2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量從8.25億方增長至36.02億方,年均增速19.44%。
賴少川介紹,國家管網集團立足廣西能源需求現狀,優化支干線管道布局,圍繞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重點園區,完善油氣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升用戶用氣效益。同時,全力保障民生用氣,積極加大天然氣開口力度,為21家下游燃氣企業供氣,溫暖523萬戶居民家庭。自成立以來,累計為廣西供氣約150億立方米。
賴少川表示,未來,立足廣西油氣管網“大西南成品油樞紐、西南天然氣戰略通道”兩大定位,將全力打造“海陸并舉、油氣并重、區域互聯、桂網互濟、輻射東盟”五位一體油氣管網布局,力爭天然氣下載量“五年超50億,十年破100億”,助力廣西生態文明建設。
連接區域內外能源保障更可靠、更安全
近10年來,廣西境內新增投產油氣管道里程2397公里,建設輸油氣站(庫)60座、閥室206個、LNG接收站2個,管網基礎設施投資總額超320億元,天然氣管道覆蓋13個市51個縣,管網經濟密度、人口密度、面積密度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賴少川表示,南寧-崇左天然氣管道項目預計年內建成投產,屆時將填補崇左地區沒有通管道天然氣的空白,實現廣西14個地級市天然氣管道全覆蓋。同時充分發揮廣西油氣戰略樞紐作用,實現天然氣“保供廣西、反輸滇黔、供給湘粵”,累計向周邊省份轉供天然氣435億方,做實西南天然氣戰略通道定位。
賴少川介紹,未來,將進一步謀劃天然氣“南氣北輸”大通道,規劃建設項目16項,其中天然氣管道11項、省內長度約784公里,成品油管道2項,LNG接收站項目1項,項目投資約114億元,到“十五五”末輸氣量將超200億立方米,沿海輸氣管道“一張網”進一步完善,形成多氣源互保互供格局。
能源技術革命產業鏈發展更高效
近10年來,我國管道工業飛速發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管道建設運行技術體系,在工程建設、材料裝備等領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成果,管道科學技術水平躋身世界第一方陣。
作為國內最大能源基礎設施運營商,國家管網集團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管道檢測機器人亮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梧州30兆瓦級燃驅壓縮機組填補國內空白,廣西山區水田管道全自動焊接技術瓶頸成功突破,關鍵設備國產化率提升近5個百分點,發布國際標準1項,新增專利303件。
今年,軟硬件完全國產化的油氣管網SCADA系統成功研制,實現了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徹底打破了該領域核心工業控制系統受制于人的局面,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同時,隨著管輸技術創新發展,更有效助力廣西天然氣制氫、余熱發電、陶瓷和玻璃工藝等下游產業技術創新迭代,推動技術和產業升級,帶動產業鏈發展更全面、更高效。
賴少川介紹,未來,瞄準“管輸科創高地”目標,國家管網集團將深化管道管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全力打造“全方位感知、綜合性預判、一體化管控、自適應優化”的智慧管網。繼續突破核心技術壟斷,邁向更高層次的自主創新。
暢通市場上下游服務質更高、價更優
我國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大力推進油氣體制改革。如今,上游油氣資源多主體多渠道供應、中間統一管網高效集輸、下游銷售市場充分競爭的“X+1+X”格局基本形成。
賴少川介紹,國家管網集團開放服務及交易平臺的建立、“四通一達”等新產品的推行,為市場提供了更加透明公平的交易環境;加強企業與地方政府在能源價格管理上的協同,實施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為核心的定價模式,價格改革取得重要突破,更貼近市場實際,更科學配置油氣資源。特別是今年3月成立組建廣西公司,實現自治區內油氣管網統一高效集輸、統一規劃建設,更好發揮能源供應產業鏈鏈長“1”的作用,年內上游托運商可從3家增至11家,天然氣下載量將突破30億立方米,市場活力不斷增強。
賴少川表示,未來,將通過建立與政府規劃相匹配的能源規劃體系,把握自治區加快構建兩廣互通、通達港澳、連接東盟的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歷史機遇,打破市場壁壘,推動油氣管道向社會第三方機構公平開放,吸引更多資源方、貿易商通過油氣管道平臺完成商業交易,為做好強產業文章,推動廣西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能源保障。
聯通海內外助力經濟發展
近10年來,中亞天然氣管道、中緬油氣管道、北海及防城港LNG接收站等一批標志性的能源重大項目建成投運。東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氣進口通道安全穩定運行,我國能源進口戰略通道格局進一步加強。
賴少川介紹,經由中緬管道累計進口天然氣超400億方,LNG上岸天然氣超1700萬噸,有力促進我國與緬甸、澳大利亞、卡塔爾、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的能源合作。其中,向東盟產業園、中馬產業園等國際合作園區供氣,也為廣西與東盟合作創造良好基礎和條件。
賴少川表示,未來,圍繞共建“一帶一路”,以“陸海能源新通道”為紐帶,以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為支點,進一步暢通能源互聯互通通道,助力廣西打造“四個基地、一個平臺、一個示范區”國家綜合能源基地,推動中國—東盟能源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為進一步推動中國-東盟清潔能源務實合作注入新動能。
賴少川表示,國家管網集團堅定做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示范引領者,將進一步發揮廣西油氣管網“大西南成品油樞紐”“西南天然氣戰略通道”重要作用,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