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具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主產區安岳縣的天然氣儲量大、氣質優、產量高,是中石油西南地區常規天然氣開發的主陣地。”1月2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資陽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開幕。
會議期間,聽取了4名委員發言,第一個上臺的是資陽市政協委員、安岳縣政協副主席霍順祥,他帶來了一份《關于推進天然氣產業集群成鏈發展的建議》。

▲ 會議現場
現狀:
資源豐富 產業發展較分散單一
據了解,資陽市境內天然氣資源豐富,其中“安岳氣田”探明儲量約1.1萬億立方米,占全國的5.8%、全省的21.2%,在省內常規天然氣板塊中排名第一。
今年新建天然氣生產井15口,1到11月產氣53億立方米、增長23%......這組數據源于12月28日,資陽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不僅側面印證了當地天然氣資源豐富,也折射出“多打井、多建廠,多產氣、多轉化”的發展思路。
“我市天然氣產業發展取得一定成績的背后,還存在布局較為分散、資源轉化利用率低、經濟帶動性不強等不足。”霍順祥提到。
封面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以安岳縣為例,2021年,安岳區塊產氣48.8億方,產值74.7億元。產氣量在全省常規天然氣主產縣區中居第3位。但安岳整個天然氣產業稅收僅4.86億元,其中安岳縣財政獲得2.82億元。這2.82億元中,資源稅2.75億元,占比高達97%。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僅占3%。
從稅收結構可以看出,當地天然氣下游產業嚴重缺失。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4月,川投(資陽)燃氣電站項目正式上馬。該項目總投資約60億元,該項目總投資60億元,將分兩期建設,計劃2024年建成投產,預計年發電量約70億度,這是資陽實現天然氣資源就地轉化邁出的重要一步。

▲ 川投(資陽)燃氣電站項目(資料圖)
建議:
多措并舉 “全鏈條”集群發展
下一步,如何在天然氣產業布局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產業要發展,規劃必先行。”霍順祥建議,要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圍繞建設“工業強市”目標,聘請專業團隊高標準編制天然氣產業發展規劃,將產業定位聚焦為高端和技術前沿,力爭創建全國新能源新材料綜合利用示范區。充分研判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把以天然氣開發利用為主的清潔能源產業作為優勢骨干產業,加快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同時,把安岳天然氣放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背景下去謀劃,精準選擇天然氣制單細胞蛋白、高分子材料制造、油氣裝備制造以及熱電聯產等產業項目,走差異化發展道路,避免同質化競爭,展現安岳特色、做出資陽優勢、助力中部崛起。
而針對天然氣產業如何集群成鏈?霍順祥建議,可以借鑒達州、遂寧的探索實踐,因地制宜、創新模式、全產業鏈加快推進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中,積極爭取央企支持,發揮國企作用,加快建立以大型國有油氣公司為主導、市縣屬國有企業參與、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合作的勘探開發體系。深化地企合作,拉長利益鏈,爭取地方參與部分管道建設和天然氣分銷,科學制定管道運輸和天然氣產地銷售價格,增強作為資源地的地方政府主導權和話語權。加強與遂寧、潼南等市區聯動協作,共同爭取國家級天然氣產業園區,重點打造天然氣化工和綜合利用園區兩大產業平臺,加大天然氣上下游市場開發培育力度,促進特色產業集群成鏈發展。
此外,霍順祥還在強化組織保障,“高規格”護航天然氣產業發展方面提出建議。
目前,資陽市委也明確,2023年將確保新打井30口、產氣量突破60億立方米,申報認定安岳天然氣清潔能源化工產業園,開工建設高石梯南區凈化廠,加快推進川投(資陽)燃氣電站等項目,著力引進一批天然氣凈化及液化加工、儲氣調峰、精細化工、熱電聯產等項目,推動天然氣全產業鏈發展。

▲ 安岳縣高石梯集氣總站內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