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燃氣表產業鏈
燃氣表是燃氣能源計量的主要計量器具,其質量優劣涉及供需雙方利益,計量行政機構、制造單位、供氣企業都非常重視燃氣表的產品質量。燃氣表的上游產業是鋼、鋁、塑料、電子元器件等,屬于基礎原材料和配件,由于上述原材料占生產成本比重較高,因此上述原材料及配件價格波動會對燃氣表成本造成一定影響。燃氣公司作為國內的主要燃氣終端供應商,其自身的發展對本行業有較大的推動作用。未來國家將加大天然氣的開采和利用以及調配工作,促進行業快速發展。
燃氣表行業產業鏈示意圖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誕生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燃氣表,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下,燃氣表也逐漸走向智能化。智能燃氣表的結構和功能與原始的燃氣表有很大的改變,三類常見燃氣表優缺點對比如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全球智能燃氣表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天然氣作為主要能源,使用量在日益增長,這成為全球燃氣表市場增長的關鍵因素。據統計,截至2020年全球智能燃氣表市場規模達到76.2億美元,同比增長6.1%。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分地區看,據統計,2020年北美地區智能燃氣表市場規模為25.4億美元,同比增長6.3%,歐洲地區智能燃氣表市場規模為23億美元,同比增長4.5%,亞太地區智能燃氣表市場規模為26億美元,同比增長8.3%,其他地區智能燃氣表市場規模為為1.8億美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各地區智能燃氣表市場規模占比來看,2020年亞太地區占比34.1%,北美地區占比33.3%,歐洲地區占比30.2%,其他地區占比2.4%。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6年中國燃氣表行業發展監測及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

三、中國智能燃氣表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燃氣表行業發展之初,國內燃氣表企業投資規模小,技術和管理水平低,地域分布特征明顯。伴隨著我國天然氣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內燃氣表企業在數量上和規模上快速成長,目前國內從事燃氣表代表企業有:金卡智能、威星智能、先鋒電子、新天科技、航天動力與旌旗電子: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國內各燃氣表公司燃氣表相關業務收入與毛利率對比來看,據統計,2019年燃氣表相關業務收入超過十億元的企業為金卡智能與威星智能,收入分別為12.23億元與10.74億元,而新天科技軟件技術研發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得了軟件研發領域最高等級的CMMI5級評估認證,目前,新天科技也是行業內唯一一家取得CMMI5級認證的企業,新天科技毛利率水平處于行業領先。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智能燃氣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IC卡智能燃氣表由膜式燃氣表作為計量基表,加裝微功耗單片機控制模塊、閥門控制模塊、采樣計數模塊、聲音報警模塊、顯示屏、IC卡座及電源。其中,微功耗單片機是整個控制器的核心,用于接收采樣、IC卡等信息并發出相應的控制指令,IC卡智能燃氣表系統框架為:
IC卡智能燃氣表系統框架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根據通信方式,遠傳智能燃氣表可以分為有線遠傳燃氣表和無線遠傳燃氣表。二者均以膜式燃氣表為計量基表,加裝流量信號采集模塊、信號傳輸模塊、閥門控制模塊、顯示屏。其中,無線遠傳燃氣表需要電源。當用戶使用燃氣時,流量信號采集模塊會將基表計量的結果轉化為電信號,再通過信號傳輸模塊上傳到燃氣企業后臺管理系統,從而實現遠程抄表。遠傳智能燃氣表系統框架為:
遠傳智能燃氣表系統框架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物聯網燃氣表基于移動通信網絡,借助于移動通信公網。通過燃氣公司通信網關直接與燃氣公司的收費抄表管理系統進行數據交互,實現數據遠傳及控制的燃氣計量系統,為燃氣運營商提供公用資源智能管控。其結構與無線遠傳燃氣表相似,區別在于信號傳輸模塊。物聯網燃氣表是使用較低頻段的信號作為通信媒介來進行數據傳輸。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利用窄帶物聯網進行傳輸的物聯網燃氣表。NB-IoT是目前物聯網領域風頭正勁的新興技術,其具有功耗低、覆蓋廣、接入量大等特點。物聯網燃氣表系統框架為:
物聯網燃氣表系統框架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五、燃氣表的發展趨勢
隨著技術的發展,燃氣表更加注重安全可靠、智能方便。現在,發展中國家的燃氣市場的主體仍然是舊燃氣表,而新興的智能燃氣表將逐步取代舊燃氣表。在遠程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中,以遠程管理和智能服務為主要功能的燃氣表將成為熱點。通過數據深度挖掘的燃氣大數據也將給燃氣公司帶來巨額利潤。多種因素推動智能燃氣表市場的不斷擴大,如: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城鎮化率不斷提高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同時極大地釋放了燃氣表的使用需求。
華經情報網隸屬于華經產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制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游、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汽車電子、農林牧漁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