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光明區鳳凰街道甲子塘村舉辦城中村管道天然氣普及工程點火儀式,1.2萬戶居民陸續可以使用上管道天然氣,這也是光明區第一個點火供氣的大型城中村。
伴隨著點火儀式的啟動,甲子塘村的1.2萬戶居民告別“背氣上樓”的歷史。當地居民吳女士告訴記者,廣東人喜歡煲湯,以前使用瓶裝氣容易斷火,如今用上天然氣再也沒有斷火的顧慮。
“除了使用過程中再也不會有瓶裝氣斷氣的煩惱,生活更方便。同時,也將進一步壓縮‘黑氣’的生存空間,瓶裝氣用氣安全隱患得到消除,環境更安全。而使用管道天然氣比瓶裝氣每年能節約四分之一的費用,也更加經濟實惠。”光明區住房和建設局燃氣發展與市政管廊科科長姚志濤告訴記者。
光明區正在實施55個城中村管道天然氣改造普及工程
近年來,深圳市在全市范圍內全面開展城中村綜合治理工作,燃氣治理作為城中村綜合治理的一項內容,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目前,深圳市已對91萬戶城中村居民啟動管道天然氣改造普及工作,其中44.57萬戶正在施工中,11.76萬戶已完成施工。預計到2019年年底,將有57.7萬戶的城中村居民使用上安全、經濟、清潔、便捷的管道天然氣。
而截至目前,光明區正在實施55個城中村的管道天然氣改造普及工程,設計戶數超過28萬戶,占全市改造戶數的30%以上,已有2.4萬戶完成施工。其余項目預計在2020年7月底全部完成改造,屆時將會有超過100萬城中村居民使用上管道天然氣,光明區使用天然氣的居民占比將達到80%以上,達到原特區內先進水平。
為加快實施此項惠民工程,光明區成立了城中村管道天然氣改造攻堅小組,由區主要領導親自掛帥部署,部門、街道、社區主要負責人親自負責落實,形成政府、街道辦、社區工作站和企業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據姚志濤介紹,建立了周例會、月通報、季總結、年考核制度,及時發現并解決遇到的急難險重問題,確保了治理工作順利推進。
此外,光明區還組織開展了各類管道天然氣普及宣傳活動,讓更多城中村居民了解和參與管道天然氣改造,享受政府的福利和管道天然氣帶來的生活品質的提高。就在當天傍晚,光明區玉塘街道長圳新村廣場舉辦了城中村管道氣改造嘉年華活動。活動前期,已在光明區6個街道開展嘉年華巡演預熱宣傳活動,覆蓋居民超過5萬人。
“用戶承諾、先安裝、后繳費”開創全新收費模式
光明區高度重視燃氣安全治理,針對全區城中村比例大、瓶裝燃氣使用比例大以及安全基礎薄弱的實際,從組織領導、政策支持、體系建設等方面發力,有效提升了全區燃氣安全治理水平。2018年,光明區49個城中村燃氣安全治理工作全部通過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的復核驗收,平均成績103.5分,名列全市第一。
除了成立城中村燃氣安全治理領導小組,建立上下聯動機制,光明區住建局還開創全新收費模式“用戶承諾、先安裝、后繳費”。據了解,光明區的城中村管道天然氣改造費用,每戶居民只需要出500元,屬于全市最低的繳費標準。
姚志濤總結說:“每戶500、全市最低,用戶承諾、點火繳費。”而在施工環節,光明區住建局確定了“主道下地、巷道架空”、“先地下、后地上”、“街道地下、部門地上”等施工原則,嚴控管道天然氣改造與其他城中村治理項目施工時序,避免重復開挖,高效推進了城中村管道天然氣進村入戶。
城中村是深圳城市發展的特殊載體和重要單元,目前全市有1836個城中村。而伴隨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城中村燃氣供給設施配套不足、安全隱患突出、責任主體缺失等問題引起政府高度重視。實施管道天然氣改造普及、提高天然氣使用率,既是提升城中村綜合配套水平和居民生活便利的惠民工程,也是降低城市安全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姚志濤坦言,由于城中村現場環境復雜,道路狹窄,工程量大,改造難度高。盡管光明區采取的是最低出資標準,但由于每棟戶數多,業主需承擔的總費用并不是小數目,再加上管道天然氣作為新型能源,老百姓都不了解,初期,愿意參與改造的居民少,觀望的多。接下來,還將層層深入抓好宣傳,為順利推進管道天然氣改造工程打下基礎。
而為了保證城中村管道天然氣改造工程順利推進,破解收費難的問題,社區股份公司也在積極尋求對策。據甲子塘社區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長麥進平介紹,村民是股東的,由股份公司把錢先墊付,可以在年終分紅的時候把錢扣回來,村民也可以提出兩年分期。這就避免了個別業主因收取費用高而存在的阻力,同時使得收費更集中,解決了個人繳費散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