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海關總署披露了截至11月底的天然氣進口數據。
前11月,天然氣進口8119萬噸,其中液化天然氣(LNG)進口4752萬噸,同比增加48.5%;氣態天然氣進口3367萬噸,同比增加26.8%。因國際市場變化,LNG進口金額同比增加近110%。
在進口量大幅上升的背景下,中國今年冬季的天然氣市場基本實現了平穩過渡。“今年冬天,整體的供需情況比較平穩,可以說,目前國內的供給,在不出現特別極端天氣的情況下,完成年內保供任務問題不大。”一位石油央企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他表示,做出這種判斷的依據,是往年每到12月中下旬,就已經開始出現天然氣的用氣緊張狀況,緊接著開始限氣。但今年至今,無論是哪家石油公司,都沒有對下游進行限氣。
同時,冬季至今的氣溫變化情況,基本可以判定今年冬天屬于暖冬,不太可能出現大范圍的快速降溫。“今年到很晚才會有雪,降雪量按照現在的預計也不會很大,基本不太會出現大范圍快速降溫的情況。”他說。
因此,供應些許過剩,價格保持平穩,這樣的判斷基本可以給整年的天然氣市場蓋棺定論。展望明年,在進口力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或許可以期待中國天然氣的終端利用方面,再度擴展新的領域。
量價平穩
因為供應相對充足,今年國內LNG價格整體保持了平穩的走勢,并沒有出現價格的大幅度波動,進入冬天后,價格甚至出現了些許下降。
“11月初,國內LNG的出廠價格基本維持在4575元左右,進入11月中旬,跌了差不多一百元,可以說保持了平穩。”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劉廣彬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到了12月初,價格跌到了4200元左右。”
之后,一波降溫席卷了北方地區,用氣量開始增加,加上中亞方面因基礎設施能力不足,導致停電狀況的出現,出口至中國的管道天然氣出現一些下降,因此,國內LNG現貨價格出現了一波上漲。
這波上漲一直持續到12月中旬,從4200月左右上漲至5400元,漲幅超過25%,之后因氣溫平穩、中亞恢復供氣等因素,又開始出現了穩步下降的趨勢。
“相比去年冬季超過一萬元、接近100%的增幅來說,今年可以說是非常平穩了。”劉廣彬說,“冬季天然氣價格出現上漲比較正常,不過,今年冬天的價格走勢,還是出乎很多企業之外。”
無論是央企、政府還是咨詢機構,在今年年中都曾預計,今年的冬季供應不會出現去年那樣的大幅波動,價格預期保守。但是站在企業角度來講,有不少企業押注冬季LNG價格快速上漲,期待能在這波上漲中獲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今年夏季,有許多貿易商和上游的LNG工廠簽訂了對賭協議,以夏季吃掉5000元左右的LNG價格為條件,要求冬季保證LNG的供應,以在冬季價格上漲中獲利。
但期待中的上漲沒有出現,和LNG工廠簽訂的量又要執行,讓這些企業承擔了一些損失。也還有一些民營企業,在冬季到來之前采購了大量境外LNG,通過開放的接收站進入國內。沒有意外,上述企業最終都出現了意料外的虧損。
保供任務艱巨
而對于中國的國有石油公司來說,保障天然氣的穩定供應,屬于今年重中之重的任務。
中石油方面表示,12月初,一場寒潮自北向南席卷我國大部分地區,推動國內用氣需求激增。短短幾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量從5.8億立方米/日大漲至6.8億立方米/日,并連續五天維持6.8億立方米/日以上的高位。
11月15日北方全面開始供暖以來,截至12月13日,中石油累計向國內供氣174.06億立方米,同比增加16.82億立方米,單日供氣量更是沖上創紀錄的6.84億立方米歷史高點,較上一個供暖季日高峰供氣量高出6200萬立方米。
“以國內資產氣為基礎,面向全球籌措采購天然氣資,多管齊下積極籌措落實上游資源。今冬供暖季計劃資源量累計落實到位841億立方米,同比增加33億立方米,有力穩定了市場信心。”中石油方面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非常規資源在新增天然氣資源中表現亮眼。中國石油加大致密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氣產能建設,煤層氣勘探開發不斷拓展新領域。預計今年頁巖氣產量達到4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0%以上。
海外采購方面,增加了計劃外LNG采購,已經落實資源量超過100億立方米。目前,中國石油江蘇、唐山和大連三座LNG接收站利用率同比提高70.4%。
今年初大力推進的管道互聯互通,也為中國的天然氣供應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據悉,17座壓氣站工程已經完成16項,剩余工程施工已接近尾聲,總投資規模超過258億元,目前初步形成了“南氣北上”3000萬立方米/日的能力。
冬供以來,中國石油在天津地區分別采購中國石化、中國海油海外資源500萬立方米/日,為中國海油代輸至河北地區500萬立方米/日;中國石化在廣西為接卸并加工中國石油資源800萬立方米/日,中國石油將部分資源為中國石化代輸至江蘇地區。
“通過一些列互聯互通調配,累計采購互聯互通串換氣量達到3048萬立方米/日;為北方地區用氣安全增加了保障手段,有效緩解了冬季天然氣供需矛盾。”中石油方面表示。
明年市場保持今年趨勢?
日前,中石化發布了《2019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對于明年天然氣市場的發展情況進行了預測。
報告預計,2019年我國天然氣需求將達30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增速下降7個百分點(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所致)。國內天然氣產量保持穩定增長,進口LNG份額進一步擴大,成為新增供應的主力。天然氣的產供儲銷體系將進一步完善,市場調控能力不斷增強。
報告認為,今年國內天然氣需求預計達2770億立方米,同比強勁增長17%,在多方努力下,市場調控能力不斷增強。為了保供,政府一是鼓勵企業加大勘探開發,常規與非常規并舉;二是鼓勵增加進口,尚未出現大規模氣荒。
價格方面,劉廣彬表示,因為今年貿易商和城市燃氣在冬季到來之時,都承擔了一些損失,他擔心,有可能在明年年初,上述企業會強行壓低LNG價格,國內LNG的現貨價格很有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出現下降行情。
供應方面,上述央企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的保供任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發改委等聯合下達,保供要求不太可能在明年就放松,有可能直到2020年一直保持比較高的供應要求,無論是天然氣的采購力度還是上游的勘探力度,將在明年繼續保持。
同時,他也建議,隨著“一帶一路”的不斷深入,幫助中亞方面進行供電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有助于保證中國的能源安全。“今年冬季中亞方面的小波動,就是因為那邊的基礎設施能力不足,可以加大這方面的投資,對于中國能源安全來說是好事。”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