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治污是北京市乃至全國的一項重要工作,隨著北京市大力推進清潔能源,天然氣用量年年攀升。記者12月22日獲悉,2014年北京已用掉106.88億立方米天然氣,從11月15日供暖開始至今,天然氣日均用量均超過1億立方米,相關企業已經啟動冬季保供模式,全力確保北京市用氣安全。
北京市大規模使用天然氣始于1998年陜京一線投產,數據顯示,陜京線已累計向北京市輸送天然氣750億立方米。截止到12月22日,2014年北京市已用掉106.88億立方米天然氣,與2004年的35億立方米相比,十年時間增長了2倍,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結構中所占的比例從1997年的0.5%增長到2013年的14%,每年替代燃煤900多萬噸,減少煤渣近百萬噸,減少煙塵排放量0.8萬噸。
中國石油(9.46, -0.32, -3.27%)北京天然氣管道公司新聞發言人李慶祝表示,陜京管道是首都的“城市供氣生命線”,北京所需天然氣的98%由這條管道輸送。北京的冬夏季用氣峰谷差大,用于供暖的天然氣占全部氣量的47%,在所有用途中占比最高。其中,冬季5個月天然氣使用量占全年總用氣量的75%以上,冬季最高月用氣量為夏季最低月用氣量的6至8倍,冬季高月高日用氣為夏季低月低日的8至10倍。
每年保障冬季大氣量運行一直是陜京管道系統面臨的一項嚴峻挑戰。“今年從11月15日供暖開始,日用氣量就一直超過1億立方米,最高達到了1.35億立方米,預計超過億方的天數將達到120天,遠超去年的66天。”他說,由于產能、運輸、儲存等多方面原因,每到冬季,北方地區總會出現“氣荒”,冬季保供模式已經逐漸常態化。為了能夠確保北京市用氣安全,中國石油總公司進一步加大力度,多措并舉進行保障。據介紹,首先,12月初陜京三線西沙屯門站正式啟動,與衙門口、次渠、采育、通州、閻村、北石槽六座接收門站形成東、西南、南、北全方位氣源接收格局,均衡北京市天然氣氣源分布,使燃氣管網運行工況變得更加安全穩定。通過該站,陜京三線每小時可向北京市西北地區輸氣150萬立方米,對西北、東北熱電中心的生產和全市城區煤改氣工程的全面落實起到保障作用,并對北京市天然氣大網提供有力補充;其次,加大管線巡查檢修力度,提前對陜京全線近十萬臺設備進行維修檢測,確保萬無一失;第三,精心組織大港、華北儲氣庫注氣18.78億立方米,完成注氣計劃的105.5%。“如遇到極端天氣等原因,公司會按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停公建保民居,確保全市居民家正常燃氣使用和供暖。”李慶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