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也應該有自己的上網標桿電價。”這是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李春洪在今年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建議。自2011年12月26日起,廣東、廣西兩省實施天然氣“市場凈回值”定價法試點以來,二省的天然氣價格逐步與可替代能源掛鉤,要明顯高于其他省市。“氣價提高我們覺著沒有問題,但是對于天然氣發電企業來說,成本憂慮非常大。我們認為國家既然在大力鼓勵天然氣發電,可以為天然氣發電設立上網標桿電價,更有利于成本疏導。”李春洪說。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1446億立方米;根據卓創資訊統計,2012年我國用于發電的天然氣約288億立方米。按此計算,天然氣發電占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的比例接近20%。是否可以有自己的上網標桿電價已經成為天然氣發電產業備受關注的問題。
天然氣發電產業發展迅速
所謂“上網標桿電價”,是為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國家在經營期電價的基礎上,對新建發電項目實行按區域或省平均成本統一定價的電價政策。也就是電網公司對發電企業的“收購價”。標桿電價事先向社會公布。2004年,我國首次公布了各地的燃煤機組發電統一的上網電價水平,并在以后年度根據發電企業燃煤成本的變化進行了適當調整。
隨著國家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發展,200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頒布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明確了以后建設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上網電價及費用分攤管理辦法。幾年后,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都逐步有了“有據可依”的上網電價。天然氣是否應該加入這個行列?
卓創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已投產天然氣發電廠達50座以上,總裝機容量將近40GW。按照我國2012年總發電裝機容量11.47億千瓦計算,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占全部裝機容量的比例為3.5%。